中国传统四大名绣:第一幅莲花真是美轮美奂(图)

来源:秀美站 3.19W

  中国传统四大名绣:第一幅莲花真是美轮美奂(图)

说到刺绣,大家是否会想起那传承已久,技艺精湛的中国四大名绣。这四大名绣都出自不同的地方,都代表着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每一种绣艺,都有它的不同之处,各具特色的绣品,生动又唯美。这四大绣艺做出来的作品,每一种都让人赞不绝口。

中国传统四大名绣:第一幅莲花真是美轮美奂(图)

  【苏绣】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品的总称,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苏绣是在顾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顾绣原指明代上海顾家的刺绣,顾氏家族的顾名世以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前1559年)进士著称。他的孙子顾寿潜善画,从师于董其昌。顾寿潜之妻韩希孟工画花卉,擅长刺绣,在顾家众多的名手中堪称代表,连董其昌看后亦惊叹“技至此乎!”明代的商品经济已较发达,由于顾家的刺绣名扬海内外,因此到了清代时,江南一带的绣庄许多干脆挂起“顾绣”的字号,广义的“顾绣”便由此而来。

苏绣正是在广泛吸取顾绣的特点和长处后,并结合西洋画的特点,逐渐从作坊里孕育成一朵更为奇艳的鲜花。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

苏绣的主要艺术特点: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就纯欣赏的美术绣品来说,苏绣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

苏绣的绣技特点:在刺绣的技艺上,苏绣大多以套针为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常用三、四种不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时,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浅变化中,空留一线,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因此人们在评价苏绣时往往以“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概括之。“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苏绣的针法:苏绣注重运针变化,目前常用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技法、针法的特点也就是“和色无迹、均匀熨贴、丝楼分明、毛片轻盈松快”四名话。可以说苏绣技艺是在绣制反映时代风貌的新作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

苏绣的鉴别标准:一是作品图案的整体构思,二是作品做工的精细程度,三是作品色彩的处理和艺术效果。一件艺术价值高的苏绣艺术品一般是图案秀美,做工精细,色彩典雅,富有深远的意境。而价值低劣的苏绣工艺品,图案一般比较呆板,缺乏艺术性,做工也相对粗糙。

挑选苏绣的秘诀:挑选苏绣时最主要的是看苏绣表面的光洁度,如果绣的比较稀的话,光洁度就不够,好的绣品针线绣的很密,使图案有立体感,光洁度高。同时从苏绣花线的粗细也可以辨别出优劣,苏绣中一根花线的1/2粗称“一绒”,1/12粗称“一丝”。“劈丝”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苏绣会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万言书逼真生动,而绣的粗糙的猫毛就会象钢针一样扎着。

苏绣的座架一般为中国古典式红木雕花,因此看架子也是分别苏绣好坏的一种办法。质次的苏绣架子的材料一般都用白木,时间一长就容易龟裂。白木的手感很粗糙,而红木的手感细腻。

苏绣的代表作:苏绣艺人善于总结经验独辟蹊径,继发绣、双面绣之后,又相继成功地创造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新作。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将一根头发粗细的绣花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千万个线头、线结藏得无影无踪。无论从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需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才能把猫睛绣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苏绣的绣品种类:经过长期的积累,苏绣已发展成为一个品种齐全,画面丰收,变化多端的一门完整艺术,涉及装饰画(如油画系列、国画系列、水乡系列、花卉系列、贺卡系列、鸽谱系列、花瓶系列等)。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按品种分,有双面绣、单面绣;按体积造型分,有台屏、墙屏、地屏和大型组合屏风;按表现内容分,有人物、宠物、花鸟、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物等;按针法可以分为乱针绣与平针绣两类。实用品涉及服饰、手帕、围巾、贺卡等。

中国传统四大名绣:第一幅莲花真是美轮美奂(图) 第2张

【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粤绣、京绣等绣系的优点,发展成为清代刺绣艺苑的后起之秀。早在战国时期,湘绣就已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娴熟的技艺。到了清朝,湘绣已遍及湖南广大城乡,处处可见“母友相传,邻亲相授”的传艺学艺生动场面,特别是长沙一带,湘绣成为家家户户的农村副业,农村妇女在劳作之余,不仅用绣针和彩线来美化生活,而且开始把绣花作为谋生的手段。

湘绣的主要特点:以匀薄细腻,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以针代笔,以纤素为纸,以线晕色”,使得湘绣绣品形象生动,形神俱备,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等,都注重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即使一鳞一爪、一瓣一叶之微也一丝不苟。

湘绣的擘丝技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特点是丝细,后用皂荚仁溶液蒸煮,再裹竹纸揩拭,使丝绒光洁平整,防止绒丝起毛,其光细胜眼于发丝。还有织花线,每根线染色都有深浅变化,绣后出现自然晕染效果。湘绣的擘丝技术极为精细,细若毫发,从而超越顾绣中的“发绣”,湖南俗称这种极为工细的绣品为“羊毛细绣”。

湘绣绣工的特殊劈线技能:以手指劈线,可劈至2开、4开、8开、16开等。线劈开后,千丝万缕,分辨不出差别,但绣上质地,求得对比统一,突出主题,达到明暗的自然变化,阴阳浑然一体。湘绣的匀薄细腻与这一技能的日益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湘绣的绣线色彩:湘绣的绣线色彩丰富是与其他绣种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据《雪宦绣谱》记载,有青、黄、红、黑、白(以上正色)、绿、赭、紫、交、葱(以上间色)9类,88种原色,因其深浅染制成745种不同的色彩。湘绣绣工认为一切物象感光效果未必即能以700余种色彩包括无遗。所以,湘绣用色基本上可称为“有色皆备”。

湘绣在配色上善于运用深浅灰及黑白色。人文画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日用品的特色则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再加上适当的明暗对比,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结构上虚实结合,善于利用空白,突出主题,形成了湘绣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人物惟妙惟肖,写意山水则更是“色簪花,迹灭针绒”,这些“绝针”之作曾名噪一时,受到国内外人士的赞誉。

湘绣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多以国画为题材。绣品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质感强烈,形神兼备,无愧于“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划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

湘绣的针法汲取苏绣的套针加以发展,以掺针为其特色。掺针俗称“乱插针”,掺针体系又细分为多种,如接掺针、拗掺针和直掺针等。另外还有湘绣特有的旋游针和盖针以及游针、毛针、鬅毛针、齐针、平针、网针、打子针、交叉针(又称乱针)等多种针法。

湘绣的针法多变,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然后以画稿为蓝本,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

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