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日三餐營養標準

來源:秀美站 2.99W

中國人一日三餐營養標準,在我們生活中,合理的膳食很重要,一般來説健康的飲食應該是營養均衡,為了身體的健康我們應該建立一日三餐的好習慣,下面來分享中國人一日三餐營養標準。

中國人一日三餐營養標準1

人體營養攝入量標準可依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進行判斷,建議人們每天調整均衡飲食,儘量將每種食物都攝入,以維持機體的正常供能。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內容,結合中國居民膳食的實際狀況,把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為各類食物的重量,以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貫徹執行。其中谷薯類及雜豆類食物,每人每天要吃250-400g,每天要攝入1200ml水,每天應吃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魚、蝦、肉、蛋類(肉類包括畜肉、禽肉及內臟),每天應吃125-225g,每天應吃奶類及奶製品300g和大豆類及堅果30-50g,而油脂類食物,每天不超過25-30g。

食物適宜攝入量適用於一般健康成人,應用時要根據個人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季節等適當調整。年輕人、勞動強度大的人能量需求高,應適當多吃些主食。年老、活動少的人能量需要少,可少吃些主食。對於正常成人,體重是判定能量平衡的最好指標,每個人應根據自身的體重變化調整食物的攝入,主要調整含能量較多的食物。

如果機體攝入營養不均衡,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建議及時到醫院營養科就診,完善營養篩查、營養評估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後針對性調理。

1、谷薯類拆分,更講究多樣化搭配

之前谷薯類一共 250~400 克;現在直接把薯類拆了出來,即每天穀類200~300g(其中包含全穀物和雜豆 50~150g),另外建議每天薯類 50~100g。

從食物總量來看並沒有變化,只是強調了“粗糧+薯類+雜豆”的思維,能更好地提升主食多樣化的意識。

常見的薯類,包括了土豆、山藥、芋頭、蓮藕等,可以代替部分主食。

2、強調每週至少吃 2 次水產品,每天一個雞蛋

新版指南將禽畜肉、水產、蛋類合併成“動物性食品”,突出每週 2 次水產,每天一個蛋。

①國人吃畜肉較多,特別是豬肉,而水產品相對畜肉來説,脂肪含量較低,且脂肪酸比例也更優質,更有利於心血管系統保護。

優先推薦富含 DHA 的三文魚、鱈魚、鱸魚、帶魚、青花魚,富含鋅和鐵的蟶子、蛤蜊、牡蠣、河蚌。

②雞蛋號稱“全營養食品”,其營養價值也近乎完美,含有維生素、葉酸、膽鹼、卵磷脂,以及鈣、鐵、硒等礦物質,所以每天一個是必要的。一些人羣擔心其膽固醇含量,研究表明,每天吃一個雞蛋的'營養效益遠高於其膽固醇的影響。

3、增加奶及奶製品攝入

奶及奶製品攝入由 300 克改為 300~500 克

牛奶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鈣元素,又易於人體消化吸收,既能促進青少年生長髮育,又能幫助中老年人預防骨質疏鬆,是不可多得的“平價滋補品”。

中國人一日三餐營養標準
  

疫情期間,衞健委發佈的新冠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中,也提到要保證各類人羣奶類的攝入,以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

除了牛奶,還有酸奶、奶酪、舒化奶、奶粉可以選擇。

4、減少鹽攝入

此次指南中進一步降低了鹽的攝入量標準,從每天 6 g下降到了 5 g

有研究顯示,中國居民人均每天吃鹽高達 10g 以上,攝入食鹽超標人數高達 75%!高鹽飲食增加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肥胖等疾病風險。所以控鹽一直是關鍵,日常可以這樣做:

日常控鹽小技巧:

①在菜餚中適當加入葱、姜、蒜、胡椒等香辛調料,幫助掩蓋低鹽後的清淡口感;

②快出鍋前放鹽,能更好地保留鹹味;

③平時還可以使用限鹽勺子;

④儘量選擇標有“低鹽”、“少鹽”或“無鹽”的食品。

中國人一日三餐營養標準2

1、穀類為主,合理搭配更加強調膳食模式的整體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即食物種類和重量都需合理化。

通過葷素搭配、粗細搭配、顏色和口味搭配等方式,使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適宜,並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等,滿足營養需求,以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具體來説,需要做到四點:①堅持穀類為主的`膳食模式。

②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果、禽畜魚蛋奶和豆類食物。

③平均每天攝入 12 種以上食物,每週 25 種以上。

④每天攝入穀類食物 200~300g,其中包括全穀物和雜豆類 50~150g;薯類 50~100g 。

2、更強調“多吃全谷”在“多吃蔬果、奶類、大豆”的基礎上加入“全谷”,強調了全穀物攝入的必要性。

與精製米麪相比,全穀物可提供更多的 B 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對降低肥胖、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等膳食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日常應該將麥片、藜麥、糙米、蕎麥、燕麥、大麥等加入到膳食中。

3、新增兩個要點

提倡規律進餐,足量飲水

①定時進餐的重要性

中國人一日三餐營養標準 第2張
  

近 20 年來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每日三餐規律的人羣比例有所下降,零食消費率呈大幅增加趨勢。

但經常飲食不規律,不僅會增加暴飲暴食風險,進而增加肥胖、超重風險;還會影響腸胃功能,損傷胃腸黏膜,誘發腸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甚至影響到機體代謝以及胰島素抵抗水平,增加 2 型糖尿病的發生機率……

因此,建議大家最好固定三餐時間,定時定量。

②水,也是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查顯示,我國約 2/3 的居民飲水不足。當身體缺水時,以下這些危害可能悄悄來臨:

血液流量下降,體內運送氧氣量減少,更容易產生疲勞感;

皮膚更脆弱,提早出現皺紋、乾燥、老化等;

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增加血栓風險;

攝入水分不足時,排尿次數減少,增加了結石風險……

因此,新版《指南》提倡足量飲水、主動喝水、少量多次,低身體活動水平下的成年男性每天應喝 1700ml,成年女性每天應喝 1500ml。

會烹會選,會看標籤

①烹調建議以白灼、清蒸、水煮、涼拌等清淡方式為主,少煎炸燻烤。

②挑選食材最重要的是講究新鮮衞生,並儘量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如雞蛋、三文魚、貝類、芥藍等。

③看標籤,主要包括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食材在配料裏的位置越靠前説明含量越高;營養成分表主要選蛋白含量高些、脂肪和鈉含量低些的食品。

中國人一日三餐營養標準3

01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為何改為“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目前,營養科學界都更加註重推廣健康膳食模式。“食物多樣,合理搭配”是膳食指南的核心原則,因為除了餵養6月內嬰兒的母乳外,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物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能量及全部營養素,只有通過合理搭配才能滿足營養需求。

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也是合理搭配必須堅持的原則之一。此次修改並不是説“不再堅持穀類為主了”,而是更加強調膳食模式的整體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02

膳食準則中為什麼新加入“規律進餐,足量飲水”?

近20年來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每日三餐規律的人羣比例有所下降,農村居民不吃早餐比例顯著增加,零食消費率呈大幅增加趨勢。以上進餐不規律的行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另外,居民在外就餐比例明顯增加,經常在外就餐易導致能量、油、鹽等攝入超標,增加超重肥胖發生風險。

中國人一日三餐營養標準 第3張
  

除食物外,水也是膳食重要組成部分,但容易被忽略。我國飲水量不足的`現象較普遍,我國2/3居民飲水不足。飲水過少會降低認知能力和體能、增加泌尿系統疾病患病風險。但含糖飲料消費量呈上升趨勢,過多攝入會增加齲齒、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的發生風險。這就提示我們應該格外注意“規律進餐,足量飲水”。

03

膳食準則中為什麼新加入“會烹會選,會看標籤”?

食物是人類獲取營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應規劃好膳食。人們要了解各類食物的營養特點,挑選新鮮的、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學會通過比較食品營養標籤,選購較健康的包裝食品。

烹飪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要學習烹飪,掌握新工具,傳承當地美味佳餚,做好一日三餐,實踐平衡膳食,享受營養與美味。如在外就餐或選擇外賣食品,應按需購買,注意適宜份量和葷素搭配,主動提出健康訴求。

04

膳食準則中為什麼格外強調“公筷分餐”?

新冠疫情的暴發提示我們要重視公共衞生和個人衞生,推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堅持公筷公勺、分餐或份餐等衞生措施,避免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對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熱門標籤